微信里的爸妈为何让人尴尬? 读懂老人心

          给爸妈买一部智能手机、教他们用微信、微博,被不少儿女认为是尽孝道的一种做法。然而,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学会了使用微信、发朋友圈后,儿女们却发现老爸老妈越来越让人尴尬。

          为什么不让父母看我朋友圈?

          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,得到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。虽然不让父母看自己朋友圈的人不在少数,但可以确定的是,子女们并非出于恶意。简单总结可以得到如下几个原因。

          嫌唠叨。小溪女士在外地工作。小溪的朋友圈除了日常工作,也常常会有好友相聚吃饭、逛街、打游戏、泡咖啡馆的内容。“我妈看了,经常会给我留言‘赶紧解决个人问题’。”类似的话说多了,小溪觉得很别扭。“三天两头这样说,让我觉得简直是对我的冷嘲热讽。”

          怕操心。余姑娘是北京人,结婚已有五年,她很规矩地每星期和丈夫一起回两边父母家看望老人、一起吃饭。家庭工作都挺顺利。然而父母的过分关心让她觉得不太自在。一次她发了一张蹦极照后,母亲打电话过来哭着问:“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儿?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啊。”“父母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有限,只能规规矩矩地窝在家里,他们并不明白出游的快乐,认为到了陌生的地方总是充满着危险。”

          要“隐私”。多位被访者提到,随着年龄增长,总是希望父母干涉的生活越来越少。“每年过年回家一个星期,这一年我妈都能掐准我的生理期。我真挺佩服她的。”小李姑娘说,“到了日子提醒我喝热水别着凉,挺暖心的,但有些时候也觉得很别扭。她在我朋友圈回句话,七大叔八大舅就都看见了。”

          没时间。还有很多被访者提到,就“唠叨”等问题与父母交涉后,父母倒是不在朋友圈回复了,改成直接与自己发微信“谈心”。“我看你好久没发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了,是又辞职了吗?”“你工资挺高为什么公积金这么少?”这样的话只要一接,聊起来就没完没了。“都是关心,都是好意,但现在工作挺忙,我更希望他们跟我聊聊家里的趣事。”王先生说。

          我为什么不看父母朋友圈?

          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父亲所发朋友圈的内容。几乎每天都有三五条,但几乎没有一条与自家生活有关,全都是转帖。“XX又送流量啦,还不来抢?”“保持这30个好习惯,让你活到100岁。”

          这些内容对于父母来说也许算是“新鲜”,但对于王先生和同龄人来说,“都是些没营养的垃圾信息。七八年前新闻里讨论过的食品安全问题,如今早就解决了,但父母还在转发。”更重要的是,其中有些信息、链接,一看就知道是诈骗信息。

          每星期回家吃晚饭,普及国家打击网络诈骗政策都成了他的固定开场节目。说了一次又一次,仍然没效果。最终,王先生选择屏蔽了父亲的朋友圈。“让我担不完的心。有时我甚至盼着他吃一次别太大的亏,好让他以后能远离这些垃圾诈骗信息。”

          一些父母感到自责

          父母在得知孩子把自己屏蔽出朋友圈后,大部分人都表示了“自责”,记者也联系了上述几位年轻人的父母。“朋友圈还有这样的功能?”小溪姑娘的母亲说。沉默了一会儿,小溪的母亲发来信息,“感谢你让我知道了我和女儿沟通的问题,我相信女儿一定有难处才这么做的。今后我要学会更合适地关心她,不干涉她。请你代我向她解释。”而王先生的父亲,仍然不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。还有几位父母都表示,将改善与孩子的交流态度,因为渴望得知子女的一切。

          专家说法:时间让老人变理性

          多年从事养老研究工作的北京养老机构经理张先生表示,因为智能手机、沟通软件对老人来说尚属“新鲜”,老人才会不择时机地叨唠孩子,或是不辨真伪地转发一些虚假信息。“就像电脑上网络聊天软件刚出来那些年,我们都疯狂地找陌生人聊天,但新鲜劲儿过了,它就回归成了拉近亲人距离的工具。”这种新鲜劲儿过去,也许上述困扰老人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。     

         (摘自《北京晚报》2018.04.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