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血化瘀治汗证

  是药三分毒 到底“毒”在哪?

  “是药三分毒”,老少皆知,那么,这“三分毒”究竟毒在哪?

  所谓“是药三分毒”,是指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,张景岳在《类经》里说:“药以治病,因毒为能。所谓毒者,以气味之有偏也,凡可辟邪安正者,均可称为毒药。”

  中医专家认为,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,有效成分比较复杂,如生物碱、皂素、鞣酸质,挥发油等。既然是药,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,尤其在超剂量、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。

  一是部分中药的确含有毒成分,服用后有明显的毒副作用,如川乌、草乌、大戟、甘遂、芫花等,这些药物使用时要严格限制剂量,并如法炮制,有的甚至要有专人专柜保管,以防不测。

  二是有些药物虽有明显毒性,但是经严格炮制后可安全使用,如半夏、南星、水蛭、全蝎等,只要炮制得法、剂量适宜,还是可以安全使用的。

  三是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毒性和不良反应,使用时要有针对性,掌握适应症,剂量不宜过大,疗程不宜太长,如细辛、花椒、木通、防己等,只要正确使用,一般无大碍。

  四是有的药物本身并无毒性可言,但终究是“得天地之偏气”所成,其性能具有强烈的偏向性,如麻黄是利用其辛温之性来发汗解表,大黄是利用其苦寒之性来通腑泄热,使用时只要注意适可而止就行。

  五是即便有的药物性温和,属于滋补强壮之品,但不适当的应用或长期大量服用,也会使人体出现新的不平衡而致不良后果,这便是无毒而“毒”了,如有的人为了补血吃人参、阿胶,反倒吃出了鼻出血,为了强身健体吃当归、熟地炖狗肉,倒吃出了腹胀纳呆等,反使良药蒙上了“毒”的阴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