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分型辨证治疰夏

  夏季气候炎热,雨水多,湿度大,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、神疲乏力、头晕心慌、食少纳呆、恶心呕吐等症,中医称之为“疰夏”,民间又称为苦夏,是夏季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

  疰夏易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、1~3岁婴幼儿、年轻女性。疰夏入夏后发病,长夏梅雨季节症状加重。患者多有夏季反复发作史,可作为诊断依据。中医辨治证型分述如下。

  暑热伤津型

  发热,少汗或无汗,口渴,多尿,烦躁,神情疲倦,唇红干燥,咽红,食少便溏,舌质较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细数。小儿指纹紫。

  治则:清暑益气,养阴生津。

  方药:清暑益气汤加减:西洋参、麦冬、淡竹叶、知母、白薇、陈皮各10克,石斛、粳米各15克,鲜荷叶、西瓜翠衣(带梗)、鲜芦根各30克,生甘草6克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小儿视病情、年龄,剂量酌减。

  暑湿困脾型

  神疲乏力,四肢困重,嗜睡懒言,身热不扬,恶心呕吐,脘腹痞胀,口腻纳呆,便溏不爽,舌质淡红,苔白腻或微黄腻,脉濡数。小儿指纹淡红。

  治则:理气化湿,疏表和中。

  方药:藿朴夏苓汤加味:藿香、生苡仁、赤茯苓各15克,厚朴、姜半夏、杏仁、白蔻仁、猪苓、淡豆豉、泽泻、通草各10克,滑石30克,生甘草6克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小儿视病情、年龄,剂量酌减。

  脾胃虚弱型

  精神萎靡,嗜卧倦怠,气短懒言,肢软乏力,面色苍白,食欲不振,大便稀薄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濡细。小儿指纹色淡。

  治则:补气健脾,温中祛寒。

  方药:理中汤加味:党参30克,炒白术15克,姜半夏、陈皮、厚朴、炒白扁豆、泽泻、神曲各10克,干姜、吴茱萸、白蔻仁、炙甘草各6克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小儿视病情、年龄,剂量酌减。

  气阴两虚型

  平素气虚,又感受暑湿,倦怠乏力,头晕目眩,神疲嗜睡,虚烦不安,口渴自汗,食欲减退,形体消瘦,舌胖有齿痕、苔薄、脉细弱。小儿指纹色淡。

  治则:清暑化湿,益气生津。

  方药:清暑益气汤加减:黄芪30克,太子参、炒白术、葛根、五味子各15克,炒苍术、黄柏、升麻、泽泻、炒神曲、陈皮、青皮、麦冬、当归身、白芍各10克,炙甘草6克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小儿视病情、年龄,剂量酌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