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补”养壮身子骨,看完秒懂!

“补”是老年养生中的重要方面,除了通过药物,还有多种方法能达到补益身心的作用,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十种。

天补:天补是指通过接触自然来增强体质、调节情绪。比如在公园晨练、在阳台上晒太阳,或者仅仅是在户外静坐,享受自然的美好。对于老人来说,这不仅有助补充维生素D,促进钙质吸收,还能通过增加内啡肽的释放来改善情绪。户外活动还能通过调整生物钟,帮老人养成更规律的睡眠模式。

地补:中医认为“脚为精气之根”,接地气可以固根补气。地补包括爬山、在海边散步等,还包括一些轻体力的园艺活动,如参与种植和采摘蔬菜,有助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,让老人享受大地带来的滋养和治愈。

人补:人补是指他人给予的情感关怀。对于老人来说,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与物质补养同样重要。研究显示,情感关怀有助减缓老人认知衰退,提升生活满意度。建议老人定期与亲友交流,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在亲情关怀与友情互动中,增强自我价值感,让身心更健康。

静补:静补是指通过安静的休养、冥想、静坐等方式来补充身体能量、调节身心状态。对于老人来说,静补可以降低体内皮质醇水平,有助缓解压力。一项针对老人的研究显示:长期的冥想练习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率;缩短入睡时间,并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长;提升免疫力,减少炎症反应,增强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抵抗力。建议老人每天进行10~20分钟冥想练习,过程中不必强迫自己停止思考,而是要自然地观察、接纳每一个念头和感受。

书补:书补是指通过阅读来增强认知能力,提升整体健康。对于老人来说,书补一方面能够刺激大脑活动,有助延缓认知衰退;另一方面能缓解心理压力,改善情绪。除了独自阅读,老人还可以加入读书俱乐部或小组,一起分享阅读体会,构建更丰富的精神世界。

食补:建议遵循2024版“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”的推荐摄入量,保证食物品种丰富,合理搭配;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;通过采取不同的烹饪方式,努力增进食欲,享受食物的美味。

动补:老人定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,有利于增强体质、保持健康。建议每周进行150~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或75~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前者如快走、跳舞、园艺、家务等,后者如快速上坡、游泳等。需注意,老人运动讲究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,不宜盲目加练。

心补:心补,即将心理调整到年轻、积极的状态。建议老人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,主动参与社区活动,平时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;保持好奇心,闲暇时可以学习一门新语言或乐器,让退休生活更加充实、愉快。

知补:终身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。老人可以通过参加终身学习课程、文化活动、技术培训、社交互动和健康讲座,掌握更多的养生保健知识,促进身体健康;学习手机使用等技术,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,从而在晚年继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。

笑补:笑可强心脏,研究表明,爱笑的人心脏血流量和血液循环情况,都要比不爱笑的人更好;增强免疫力,爱笑的人感染疾病的风险更低;加速新陈代谢,笑在消耗热量的同时,也会促进血液循环,使人变得更有活力。因此,老年人应当笑口常开。

 

 
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724期 任菁菁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