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咳不喘,感染后胸闷,千万别不当回事!

感染呼吸道病毒后,有些人会胸闷、憋气,即使病毒被消灭了,症状也依然存在,甚至持续两个月以上。

当病毒侵犯呼吸道时,气管、支气管黏膜细胞受损脱落,平滑肌细胞、神经纤维等黏膜下组织外露。此时,在炎性分泌物刺激下,气道呈现高反应、高过敏的状态,表现为平滑肌收缩,气管、支气管痉挛,气流受阻,患者会感到胸闷。这种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典型特点的特殊疾病,是一种“变异”的哮喘,称为胸闷变异性哮喘。

与典型的哮喘不同,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通常没有喘息和反复发作的咳嗽,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,患者主要会感觉胸部有憋闷感、紧缩感,总是喜欢通过深呼吸或叹气样呼吸来缓解。

数据显示,在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科门诊患者中,约22.4%为胸闷变异性哮喘,其他胸闷的诊断包括冠心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肺)、肺栓塞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。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,分为内外两大因素。内因主要是指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。外因则包括过敏原,感染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,以及大气污染、密闭空调房间等外界环境因素。呼吸道感染后,超过两个月仍然胸闷气短的患者,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可能,建议早期识别,及时治疗。

临床上,如果胸闷是唯一或主要症状,持续8周及以上,无喘息、气促等症状,胸闷发作时肺部听诊无哮鸣音,并排除其他疾病,就需进行肺功能检查、支气管激发试验、支气管舒张试验、一氧化氮呼气试验等,来确诊胸闷变异性哮喘。

 

 
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717期 于艳秋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