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捂秋冻,这3类人千万不要“秋冻”,特别是老人要注意!
谚语说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。现在是“秋冻”正当时,很多人尽量少增衣物,以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力,为寒冬腊月做准备。但老年人切不可盲目“秋冻”,最好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添衣物。秋天的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,是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。秋天的温差让老年人更易感冒和患上呼吸道感染。
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寒冷刺激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、缺氧更加严重,老年人更应及时增加上衣,保暖胸部,以免发生心肌梗死。而以往有多发性脑梗死、脑血管畸形或狭窄的老年人,早晚出门要注意头部保暖,以免加重或诱发脑卒中。
患有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人,秋季易受风寒湿邪,常会出现腿部胀痛、沉重感,或伴有肿胀、行走不便等症状。这类老年人可在腿部戴上保暖护膝,防止肌肉颤动,保证膝关节稳定,同时促进血液循环。
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,糖尿病本身局部供血较差,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,易发生血管痉挛,使供应肌肉组织的血量进一步减少,加重局部的手足麻木、腰痛等,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等并发症。此外,天气转凉后,身体需要更多热量抵御寒冷,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旺盛,进食量也会有所增加,这对糖尿病老年患者来说,血糖本身很难控制,如果再“秋冻”,易导致血糖波动幅度加大。
面对气温骤降的秋天,老年人要每天坚持补水,少量多次,减少秋天带来的口干咽燥、皮肤干燥、大便干结、干咳等症状。有“三高”的老年人在天气变化大时,更要加强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随时注意病情变化,防止复发。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566期 沈冰清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