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离幽门螺杆菌,做到无“幽”无虑
38岁的小刘近期常感到胃部不适,胃里像堵团东西,吃一点饭就感觉饱了,还经常打嗝、反酸水,有时还会胃痛。为此,小刘来到消化科就诊,做了碳13呼气试验,结果显示阳性,提示小刘胃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。
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螺旋形、微厌氧菌,可以在胃内的强酸环境下长期生存。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1类致癌物,与乙肝病毒、亚硝胺等恶性肿瘤的罪魁祸首并列。我国公民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0%~60%,但感染的知晓率却比较低,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,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。
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“家庭聚集”的特点,家庭内传播是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。由于亲属之间相似的生活、饮食习惯,相似的遗传基因,当家庭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,其他家庭成员也是易感对象。大部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发生在儿童时期,成年后感染相对较少。
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“病从口入”的疾病,主要通过口-口、粪-口和水源性途径传播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同吃一盘食物,家长咀嚼食物后喂食婴幼儿,情侣、夫妻间接吻等行为均有可能造成幽门螺杆菌传染。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,粪-口传播也较常见。此外,目前许多人喜欢的生食、半生食都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。因此,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注意饭前便后洗手,倡导分餐制,鼓励使用公勺、公筷。
临床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句括非侵入性与侵入性两类。其中,非侵入性方法中的尿素氮呼气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,具有操作简单、准确性高等优点。尿素氮呼气试验包括碳13与碳14两种检测方法,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。
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引起多种胃部疾病,包括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、胃淋巴瘤,还会引起腹痛、腹胀、嗳气、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。幽门螺杆菌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的疾病有关,如缺铁性贫血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慢性荨麻疹等。因此,具有以上疾病及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如无禁忌证,建议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。
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,目前推荐采用的是14天的“四联”方案。这种根除方案已经非常成熟,对人群普遍适用。在严格遵医嘱用药的情况下,根除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0%~90%。“四联”方案是四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意思,包括两种抗生素,一种抑酸剂和一种铋剂。两种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、克拉霉素、左氧氟沙星、甲硝唑、呋喃唑酮和四环素,一种抑酸剂包括各种“拉唑”类药物,如奥美拉唑、艾司奥美拉唑、雷贝拉唑、泮托拉唑、兰索拉唑等,一种铋剂包括胶体果胶铋、枸橼酸铋钾等。用药剂量与时间应严格遵医嘱,坚持14天才能达到满意的根除效果。
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后,应在停药1个月以上复查呼气试验以明确是否根除成功。如证实根除成功,则再感染率较低。如证实根除失败,须间隔3~6个月尝试再次根除,根除时间间隔过近,易造成根除失败及菌群耐药。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638期 黄勍 任瑜棠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