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指南更新七个要点

    1.北方人比南方人易患高血压

    2018年,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.5%,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,近年来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。从南方到北方,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递增,农村地区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。

    2.高血压诊断标准仍为140/90毫米汞柱

    新版《指南》依然沿用1999年首版给出的高血压明确定义: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,收缩压(高压)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/或舒张压(低压)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;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;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,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的,血压虽低于140/90毫米汞柱,仍应诊断为高血压。

    3.启动降压药物的时机取决于总体风险

   血压水平越高,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越大。年龄、性别、肾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胰岛素血症、肥胖、吸烟、过量饮酒、遗传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。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,取决于包括血压水平在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。

    4.生活方式干预增加了睡眠管理

    生活方式强化管理应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,并贯穿全程。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少钠盐摄入、增加钾摄入、合理膳食、控制体重、不吸烟、限制饮酒、增加运动、心理平衡等。本次《指南》增加了睡眠管理措施,说明保证充足睡眠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,尤其是青少年。

    5.坚持规律服药,推荐早上服用

   应用降压药物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,为了控制血压水平,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,需要长期规律地服药,患者不要擅自停药、随意换药、轻易减量。服药期间,一般建议早上服用降压药,因为白天的血压高于夜间,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活动主要在白天,所以早上用药可有效控制一天的血压。

    6.特殊人群有特殊管理方案

   在高血压的治疗中,要对特殊人群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。具体来说:

    1.超过80岁的老年人,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和目标血压可适当放宽;

    2.妊娠期高血压患者,当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/90毫米汞柱时,应启动降压治疗;

    3.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,血压大于等于140/90毫米汞柱时应启动降压治疗,血压尽可能降至130/80 毫米汞柱以下;

    4.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,降压治疗目标为低于130/80毫米汞柱。

         7.重视筛查继发性高血压

    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约占10%,目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、肾实质性高血压、肾血管性高血压,以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、大动脉缩窄、嗜铬细胞瘤、副神经节瘤、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、食物和药物相关的高血压、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等。

       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508期 钱岳晟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