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%的人不懂如何休息,这7个休息方法,让你受益一辈子

    人们总说“我很累”,却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。其实,高质量的休息包括7种方式,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适宜的休息方式,才能让身心尽快恢复活力。

    1.“生理休息”:动静结合

       “生理休息”包括睡眠、坐下等静态休息,以及运动、拉伸等动态休息。

    建议:每天要保持7~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保证规律作息。另外,再忙碌也要抽时间运动,从少次、小运动量开始,贵在坚持。

    2.“心理休息”:多冥想和深呼吸

      如今,各类心理危机事件经常霸占新闻头条,“心累”也成为网络热词,这都反映着人们对“心理休息”的强烈需要。

    建议:冥想、深呼吸等练习,可使人的情绪迅速恢复平静,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,降低抑郁风险。

    3.“感官休息”:避免过度刺激

      “感官休息”就是暂时离开某种刺激,安静地待一会儿,或者转换其他的感官刺激作为调剂,使大脑不同功能区平衡运作。

    建议:不要长时间接受同一种感官刺激。比如,看书久了就闭上眼睛,听听音乐,或喝杯茶,闻闻花香;如果“安静”得太久,就多运动一下。

    4.“社交休息”:参与没压力的活动

        “社交休息”的关键在于暂时抛开有压力的社交,进行没有压力的社交。

    建议:和朋友聚会闲聊时,喜欢的话题就多聊聊,不喜欢就不参与讨论或直接离开。如果在社交活动中感到疲惫,可以适当独处,要敢于对不感兴趣的社交邀请说“不”。

    5.“创造式休息”:挖掘兴趣

      “创造式休息”即通过写作、绘画、唱歌、跳舞、做陶艺、演奏乐器、表演等,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。

    建议:选择自己喜欢的创造性活动,多尝试,如果确实感觉轻松有趣,就深入探索。也可以参与学习班、兴趣组,与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进步并坚持下去。

    6.“文化式休息”:进行文娱活动

      “文化式休息”即通过读书、看电影、欣赏表演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恢复活力。

    建议:文化式休息要从兴趣和能力出发,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。最好事先做点功课,或请教比自己更了解相关领域的人,可能会有意外发现和收获。

    7.“意义型休息”:帮助他人

     “意义型休息”主要是指一些帮助他人、服务社会的活动。

    建议:在参与公益活动时,首先要遵从内心选择,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,切忌盲目、过度投入钱财和精力。不妨先尝试一两次,培养参与感和积极心态,若自我感觉良好,再循序渐进。

   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538期 李珍玉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