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长寿?请记住饭后三不急,睡前三不宜!
饭后,是营养物质吸收的关键阶段,有三不急。




有些人喜欢晚上吃宵夜,尤其是烧烤等脂肪丰富的食物。这些会给本该休息的脾脏,带来巨大的负担。《黄帝内经)认为“脾主涎”,故有“脾在液为涎”之说。涎水,也就是口水,是由脾脏产生和控制的。脾气充足的情况下,能够固摄涎水,不会溢出口腔。而脾的负担过重,“固摄”功能失调,就会发生睡觉“流口水”的现象。
此处也顺便和大家说一下吃晚餐的时间。其实,晚餐也有“最佳时间”,最好别超过这个点。
2021年国际权威期刊《营养素》杂志刊发了一项研究显示:晚上8:00前吃完晚餐各种基本风险更低。而且晚餐时间不规律,将大大增加脑出血(出血性中风)风险。
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7万人(28625名男性和43213名女性),他们年龄在40-79岁之间,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。研究晚餐时间与中风、冠心病和总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。
研究人员把所有人分为三组:
(1)晚上8点前吃完晚餐组
(2)晚上8点后吃完晚餐组
(3)每天时间不规律晚餐组
研究人员发现:与晚上8:00前吃晚餐的人相比,不规律吃晚餐组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升高44%;而在肥胖人群中,晚餐不规律与总中风、脑出血和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,均存在正相关。
专家表示,从人体内分泌和消化角度考虑,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,按照22:00为最佳睡觉时间计算,晚上18:00~19:00点吃晚餐比较合适,最好别超过20:00。

睡前过度劳累,会造成阳气亢盛、虚耗。阳气一旦亢盛,就全都散掉了,既伤气又耗血。人体气虚血亏,进而会导致夜卧不安。因此睡前不宜太过劳累,给身体一段休养的时间,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。
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静则神藏,躁则消亡。”中医认为“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”,调神摄生,贵在静养。睡前过劳则身不安,睡前思虑则心不静。想要保障睡眠质量,不但要让身体得到休息,更要让精神回归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