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逍遥游》中的养生思想

  国人常说的“天人合一”,其实是道家庄子(约公元前 369年—约公元前286年)所提出的哲学思想。这既是庄子对于世界的认知、对待世界的态度,也是他想告诉大家的,如何突破思想境界的养生观念。
突破思想的桎梏

  庄子的《逍遥游》,文章开篇就介绍大鹏的硕大无比,“风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”。而蜩、学鸠对“飞之至”的理解不同,认为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是没有必要的。庄子总结,这是思想狭隘,“小知不及大知”的体现。事实上,庄子想告诉我们的,是通过“无己”的思想,意念可以超越本体而“外其身”,实现思想上的、真正的逍遥自在,以“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”。不自由、看似处处受限的“人”,可以通过获得意念上的自由,达到“天”的境界,最终达到“天人合一”。

  庄子在文中还举出意念的重要性的例子,如“其神凝,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”,意为,藐姑射之山神人只要集中精神,就能使作物不受病害而获丰收。这种夸张化的手法,意在强调,意念可以跳出身体的“桎梏”而自由。普通人在对待事物时,若能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,就能更通达地处理事物。

 

养心修性即养生

  意念在中医的情志养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“七情”是导致疾病的内因。喜伤心、怒伤肝、悲忧伤肺、思伤脾、恐伤肾……如果大家能够保证情绪稳定,机体正气充足,外邪是很难侵入的。“七情”既然是意念方面的东西,用意念来调剂是最直接有效的了。

  那《逍遥游》倡导的是什么意念呢?是脱离自身、顺乎天地自然、逍遥自在。有学者解读《逍遥游》是不依靠外物、向内求的观点。这个“内”应该理解成内心和内心发出的意念。《逍遥游》的中心思想还包括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,就是指人应该不受功名利禄、权势利益的束缚。这一点若能做到极致,就是“至人”“神人”“圣人”了。这与中医养生有何关系呢?有了逍遥意念,达到“无己”“无功”“无名”的境界,摆脱世俗的功名、利禄与权势的束缚,泯灭“物”“我”的界限,顺遂事物的自然本性,有着豁达通泰的处世态度,万事看穿,还有什么情绪不能化解呢?“七情”不能扰乱心志,自然就不容易生病,养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
  现代社会压力大,人们普遍存在焦虑和担忧的情绪。很多朋友明知道焦虑和担忧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,但是总也摆脱不了这种困扰,还让负面情绪肆意损害身体的健康。《逍遥游》所强调的“逍遥”,就是对抗焦虑和担忧的好“武器”。我们应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做一个思想操,就像身体可以通过做操放松一样。用逍遥的心态,把负面情绪排除掉,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,投入工作和生活。此外,如果人生病了,总把注意力集中在疾病和症状上面,往往会使病情加重,或久治不愈。相反,保持豁达快乐,病反而好得快。这也是庄子养生思想的一种体现。

  《逍遥游》不仅具有哲学、美学意义,更具有养生意义,意在指导人们要摆脱自身的限制,逍遥自在,遨游天地,以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如果我们能按《逍遥游》的思想,调节好心态,就能达到不错的养生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