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这是产生了“耐药性”,也有人说是“耐受性”。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?

 
 
 

       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。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,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时效果很好,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,疗效逐渐减弱甚至无效。有人说这是产生了“耐药性”,也有人说是“耐受性”。两个术语一字之差,却有着根本区别。

 

 
 
 
 

       耐药性是针对微生物而言,通常指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等病原体与抗微生物药物多次接触后,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甚至消失,从而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。

 

 

       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,一定要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,剂量要足够,疗程要适当。

 

       耐受性是针对人体而言,是指有些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,机体对该药的敏感性逐渐降低,药效随之减弱。比如治疗冠心病的单硝酸异山梨酯,应用一段时间后,机体会对药物产生耐受,疗效降低。

 

       和病原体产生耐药不同的是,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在停药一段时间后,再次应用仍可重新恢复到原有对药物的反应水平。